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

清淨道論導讀


清淨道論導讀--第三章:修行四十種業處的方法

http://nt.med.ncku.edu.tw/biochem/lsn/Dharmagupta/ntro-vis.htm

第八節:結語



1:定學在整體清淨道的地位。曾試著修定的人都會同意,修定必須持守淨戒,有和善的人際關係為基礎。成就定只是世間的功德,切莫因為或淺或深 的定境而自得自樂,迷失方向。進一步修觀,成就智慧才能解除煩惱,這將於慧學教導。

2:四十種業處與定的關係。這四十種方法都可以修成近行定,三十種可以 達到安止定,不得安止定的十種是前七種隨念、第十種隨念、食厭想、四界差別。只有四種可以達到無色界定,即是四無色。

3:業處與止觀之關係。


3.1:這四十種方法中三十八種純為修止(奢摩他)的方法,只可以成就定,十 遍,十不淨,九種隨念(除了第九出入息念),四無量心,四無色,食厭想。這三十八種業處所成就的定境都是觀想所成的。它是在修定,因為是集中心 於所觀想的對象上;它不是修觀,因為不是正觀如實存在的名色的變化生滅。

3.2:由於修定的妙善與各種超越常情的經驗,易於誤認修止為修慧,這是 古今共有的。例如,修十遍成就,得定時,一色遍一切處,往返沒有邊際;有誤認為是如實觀的色不生、色不滅。又如屬於白遍的月輪觀,有誤認為是 自性清淨心。又像十不淨的青瘀相成就,境隨心轉,境由心現,有誤認為就是如實的世界。十不淨的白骨相,定境成就,轉為淨想,觀想白骨流光;有 進一步誤認為自身莊嚴清淨,或生起淨土的妙相,誤認定境觀想的理想世界為佛身、淨土。又如,修佛隨念而不知以隨念佛功德為主,重於稱名,著實 可惜。即使以觀佛相的觀想念佛,其方法同於修十遍的觀想,成就的定境也都是觀想而成;有誤認為是真佛現前,甚而說自心是佛,再推為我就是佛則 是慢心的表現。不知定學,竟誤以為就是解脫,甚而自以為是佛,那就太離譜了。這些人,就像迷樂於清淨道旁的美麗田野,讚歎土地上的花果之甘甜 、佛像之莊嚴雄偉,有的還沾沾自喜。棄捨定境的美妙,修觀斷除身心的苦,則如看到真正目標的人,繼續走向涅槃城。

3.3:其餘二種可開展為修毗缽舍那觀四界差別是修觀的業處,可以滅除我 想。出入息念修的十六特勝,前四特勝(第一種四法)有七妙門的階段,觀察 開始的後四階段屬於修觀。第五至十二特勝(第二、三種四法)可轉為修觀,第十三至十六(第四種四法)純依修觀。

4:修止如何轉為修觀?修觀不是在假想定境上任運定境。在假想的對象上 下功夫都只是想蘊的強化,是自心的作用,唯只是心識的顯現。轉成修觀有兩個必要條件。


(1)運作方法的改變。觀是分析、抉擇、切入事物真相的方式;

修止是以心來憶念想念業處,藉所想取的特定內容來集中心,心的集中則更強化觀想的清晰明淨,漸至於定。

(2)業處的轉變。修觀的對像是如實存在的諸法五蘊按它們自己的樣子如實生滅,只是觀察而不是觀察者。

修定的所緣是心力觀想的內容。例如念息 法,安住明了呼吸,這是修定

轉而修觀,觀察息的各種樣相,息就是四大的聚合變化,息沒有固定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