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

經典中的喜與樂


經典上常可以看到關於喜與樂的句子

如SA.5『於色愛喜者,則於苦愛喜;於苦愛喜者,則於苦不得解脫、不明、不離欲。』
SA.41『云何色集如實知?於色喜愛,是名色集,如是色集如實知。』
SA.44『如實知故,不愛喜、讚歎、取著,不繫我、我所而取;』
SA.123『云何有身集?謂當來有愛,貪、俱,於彼彼愛樂,是名有身集。』
SA.481『若眼見適意、可愛念、能長養欲樂、令人緣著之色,彼比丘見已,不喜、不讚歎、不緣、不著、不住』

也有關於正面的說喜與樂
SA.483『謂比丘離欲、離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具足住』
同經典又有『云何有食樂?謂五欲因緣生樂、生喜,是名有食樂。』

其中差別引用在清淨道論中的一個補充注解



〔補註01-010〕 請參考:阿毗達摩概要精解(中譯者:尋法比丘)--第一章:心之概要--備註:6. 譯按:〉
somanassa’ 舊譯為喜。在中譯的五十二心所當中,「喜」這一字被用為代表三個不同的巴利文字,即 ‘mudita, piiti, somanassa’。Mudita 是四梵住或四無量心裡的(隨)喜。Piiti是五禪支裡的喜。
三者當中只有somanassa是屬於「受(vedanaa)」,是心的樂受,即悅受(somanassa vedanaa)。
前兩者都不是受心所。現用「悅」譯心的樂受,以區別其他兩個喜。無論如何,一切與喜(piiti)相應的心都是悅俱;但悅俱的心卻未必也是與喜相應。
悅俱而與喜不相應的心是:經教禪那四分法的第三禪心,或論教禪那五分法的第四禪心;這包括與它們相符的道心與果心。 


清淨道論中的補注,在SA5、41..... 中所提的喜樂為 somanassa 屬於受蘊
與論及禪定的經典中如SA.483的喜樂 Piiti 的不同點在此 。


經證可以在 中阿含-法樂比丘尼經

(二一○)晡利多品法樂比丘尼經第九(第五後誦)

略.....

復問曰:「賢聖!有幾覺耶?」
法樂比丘尼答曰:「有三覺:樂覺、苦覺、不苦不樂覺。此何緣有耶?緣更樂有。」
毘舍佉優婆夷聞已,歎曰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歎已,歡喜奉行。
復問曰:「賢聖!云何樂覺?云何苦覺?云何不苦不樂覺耶?」
法樂比丘尼答曰:「若樂更樂所觸生,身心樂善覺,是覺謂樂覺也。若苦更樂所觸生,身心苦不善覺,是覺謂苦覺也。若不苦不樂更樂所觸生,身心不苦不樂,非善非不善覺,是覺謂不苦不樂覺。」
毘舍佉優婆夷聞已,歎曰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歎已,歡喜奉行。
復問曰:「賢聖!樂覺者,云何樂?云何苦?云何無常?云何災患?云何使耶?苦覺者,云何樂?云何苦?云何無常?云何災患?云何使耶?不苦不樂覺者,云何樂?云何苦?云何無常?云何災患?云何使耶?」
法樂比丘尼答曰:「樂覺者,生樂住樂,變易苦,無常者即是災患,欲使也。苦覺者,生苦住苦,變易樂,無常者即是災患,恚使也。不苦不樂覺者,不知苦、不知樂,無常者即是變易,無明使也。」
毘舍佉優婆夷聞已,歎曰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歎已,歡喜奉行。

復問曰:「賢聖,一切樂覺欲使耶?一切苦覺恚使耶?一切不苦不樂覺無明使耶?」
法樂比丘尼答曰:「非一切樂覺欲使也,非一切苦覺恚使也,非一切不苦不樂覺無明使也。
1.云何樂覺非欲使耶?若比丘離欲、離惡不善之法,有覺、有觀,離生喜、樂,得初禪成就遊,是謂樂覺非欲使也。所以者何?此斷欲故。
2.云何苦覺非恚使耶?若求上解脫樂,求願悒悒生憂苦,是謂苦覺非恚使也。所以者何?此斷恚故。
3.云何不苦不樂覺非無明使耶?樂滅、苦滅,喜、憂本已滅,不苦不樂、捨、念、清淨,得第四禪成就遊,是謂不苦不樂覺非無明使也。所以者何?此斷無明故。」


這邊法樂比丘尼提到了:
初禪等的樂並非欲使所使
甚至是為求心增上而起的苦受亦非恚使
到四禪的捨受(不苦不樂受) 亦非無明使

略.....到這邊毘舍佉問了這個問題談話結束

復問曰:「聖賢!涅槃者有何對耶?」
法樂比丘尼告曰:「君欲問無窮事,然君問事不能得窮我邊也。涅槃者,無對也。涅槃者,以無羂過、羂羂滅訖。以此義故,從世尊行梵行。」
於是,毘舍佉優婆夷聞法樂比丘尼所說,善受善持,善誦習已,即從坐起,稽首禮法樂比丘尼足,繞三匝而去。

----------- 之後法樂比丘尼去見佛陀,佛陀也印證法樂比丘尼的說法 -----------------

於是,法樂比丘尼見毘舍佉優婆夷去後不久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却坐一面,與毘舍佉優婆夷所共論者,盡向佛說,叉手向佛,白曰:「世尊!我如是說、如是答,非為誣謗世尊耶?說真實、說如法、說法次法耶?於如法中,非有相違、有諍、有咎耶?」

世尊答曰:「比丘尼!汝如是說、如是答,不誣謗我,汝說真實,說如法、說法次法,於如法中而不相違,無諍咎也。比丘尼!若毘舍佉優婆夷以此句、以此文來問我者,我為毘舍佉優婆夷亦以此義、以此句、以此文而答彼也。比丘尼!此義如汝所說,汝當如是持。所以者何?此說即是義故。」

佛說如是。法樂比丘尼及諸比丘,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法樂比丘尼經第九竟(三千四十九字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